close


        出曲阜城北門,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大道,兩旁古樹林列,一直通向孔林,這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道〞,習慣上稱作〝孔子神道〞。在古人的觀念中,神道連接著世俗社會與神靈世界,神道就是孔子接受祭祀時靈魂進出的通道,神道兩旁整齊排列著老檜古柏,直到孔林的門前。


        (一)至聖林門


        神道盡頭就是孔林的大門~〝至聖林門〞,當地人俗稱〝大林門〞,簡稱林門(下圖一中木牌坊後之建築),林門為三間五檁、綠琉璃瓦建築,明間斷砌是行人、車、馬等往來的通道,次間圍木製朱色欄杆(如下圖二),欄內立有記有修林、祭孔內容的石碑。林門兩側建有八字牆。林門始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明清時代重修。

       
       


        門前立有一座木質牌坊,坊額雕刻正書〝至聖林〞三字(下圖一),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樓建築,兩層飛檐、四層斗拱(下圖二),此坊初建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清代重修。歷代帝王尊奉孔子為〝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因此孔子正式名稱為〝至聖林〞,至聖林坊與林門相互輝映,氣勢更為端莊肅穆。


       


       


        坊前有圓雕石獅一對,更具宏偉的氣勢,下圖一為坊前左方的公獅,下圖二坊前右側的母獅。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其左右方向之分,並不是以人們的角度分之,而是以建築物本身的朝向為主。


       


       


        (二)至聖林門樓


        進入孔林大門後,是一條蒼松翠柏所遮蓋的甬道,長約400公尺,幽深靜穆直到孔林的第二道大門~至聖林門樓,人們習慣上稱之為〝二林門〞,簡稱二門(如下二張圖)。二林門分上下兩層,下層為五間重檐磚構城樓式拱門,兩扇朱漆門扉上各鑲嵌橫九排豎九排共81顆團花形門釘,這是孔子地位至為尊貴的象徵,橫九排豎九排的規制只能用於皇宮建築中,為皇帝所專有。


       


       


        拱門上方橫嵌石匾,篆刻〝至聖林〞三字。此門初建於元代,明弘治年間在門上建樓,也就是現在的樓觀,整座門樓建築別緻,木質結構,上覆綠琉璃瓦重檐歇山頂,周環以16根朱漆木柱,構成迴廊形制上類似城樓建築。


       


        從孔林大門到二林門,是孔林的突出部分,類似古代城市建築中的月城,因此通過二林門,才算正式進入孔林了。也由此整個孔林由一圈圍牆所環抱住。


        孔林圍牆基本上為長方形,長達14華里(約7公里),全是青磚累砌,使人有一種永恆寧靜之感;圍牆裡有一條環林石板路,也有10多華里長,基本是呈圓形,這裡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一種文化理念。環林小路中間偏南處,又有一座紅牆包合的小院落,思想家孔子就長眠於這裡,也有人稱之為〝孔林之魂〞。


        (三)洙水、洙水橋


        穿過門樓一條東西橫貫孔林的小河流映入眼前,這條小河就是著名的洙水河。洙水是周代為排洪護城而修築的人工小河,但它流經孔子墓前,應與聖脈攸關故稱它是〝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的聖水,並將其與泗水並稱為〝洙泗〞,作為孔子思想發祥地的代稱。


        在洙水橋前的洙水坊(下圖一)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孔子第六十五代孫衍聖公孔聞韶所立,這是孔子墓神道前的第一座門坊。其坐北朝南,為四柱三間三樓式沖天柱式石坊,四根石柱頂端圓雕辟邪石獸,獨角披鱗仰天蹲坐,石柱皆以石枋相連,明間額枋上書〝洙水橋〞三字(下圖二)。


       


       


        洙水之上建有三座石橋,左右兩邊為平橋(如下圖二),唯中間一座為單孔石拱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洙水橋(如下圖一)。其長20多公尺、寬6公尺 橋兩側為雕花石欄板,造型古樸典雅,橋面青磚夾砌青石,拱起如彩虹,遮檔住後面的墓道。


       


       


        洙水橋始建年代不詳,金代孔元措編《孔氏祖庭廣記》中的〝孔林圖〞中已標有此橋,明弘治七年(1494年)增設欄杆。橋之南北各有記載修濬洙水的碑記數通。


        (四)神道門


        洙水橋正北立有一座覆綠琉璃瓦頂的三楹高台大門,這就是孔子墓前神道的大門(下圖一)。此門前後石階均為九級,兩扇朱漆大門與至聖林門樓的大門一樣,鑲嵌橫九豎九81顆門釘,不僅昭示人們此處為聖人的安息之所,也顯示了〝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尊嚴與威儀。


       


這是神道門內樑枋上的彩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stideyvon 的頭像
    aristideyvon

    alon的部落格

    aristide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