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宋代開始直到民國時期,孔子的嫡長孫世襲〝衍聖公〞封號,所以孔府又稱〝衍聖公府〞,孔府居住孔子嫡裔,其被賜以公爵,其建築全部是灰瓦屋頂。孔府的建築面積廣大,它與孔廟形成鮮明對比,孔府的建築在高度上都低於孔廟的幾座大殿。下圖為孔府的整體平面圖。


       


        孔府號稱〝天下第一家〞,是長期顯赫而傳統的封建家族,在封建時代是一個龐大的貴族莊園府第,孔府建築似乎也刻意追求對孔子思想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呈現,他們既有極高的經濟地位,又有極高的政治地位,所謂孔府其實是一座官衙與內宅相結合的府第,最典型的是中路建築,前面為官衙,後面為內宅,而本篇也是以中路的建築為主要介紹。


(一)孔府大門


        孔府的大門,與對面的粉白色大照壁相互映襯,門為五間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為明代奸臣嚴嵩所書,顯得分外莊重氣派。門兩邊有對聯一幅〝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與天并老文章道德聖家人〞,其中〝富〞字上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上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家人〞的氣派。這幅對聯出自乾隆時期後稱〝天下第一才子〞的著名學者紀曉嵐之手,就其內容而言,其中的〝與國咸休〞〝同天并老〞,除了孔府又有哪一家族堪用此聯?
       


        不用說這付對聯明確告知人們孔府在政治上的顯嚇地位,孔府大門是〝聖人之門〞,也是名副其實的政府衙門,從前這裡經常出入的,不僅有天下知名學者,更有無數達官顯要,甚至有〝九五之尊〞的皇帝,能進入這座府門,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呢!


        孔府大門的建築之外,大門兩側的一對石獅格外引人入目,這對石獅高約2,是明代雕刻的作品,東面的為雄獅(下圖一),正在玩弄一只繡球;西面的為雌獅(下圖二),親切地愛撫著懷中的幼獅。兩對石獅東西相對,是千年孔府的忠實衛士,也顯示著衍聖公府的威嚴,因在封建禮制規範下,除皇宮、王府、寺廟外,一般民宅前是不准安置石獅的。


       


       


        進入孔府大門後,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築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之所、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下圖為孔府大門樑架上的彩繪,採用的還是彩繪中第二高等級的旋子彩繪,可見其建築規格之高,這要是出現在一般民居內,可是嚴重的僭越之事,會落的滿門抄斬。


       


(二)孔府二門


        走進孔府大門穿過一座小院,便是孔府二門,門上懸〝聖人之門〞的匾額,為孔子六十二代孫孔聞韶的岳父、明代宰相李東陽所書。聖人之門左右各開一座掖門,三座六扇黑漆大門,顯得莊嚴肅穆,據說孔府內上下等級非常嚴格,正門只有皇帝、欽差大臣和衍聖公才能出入,其他官員人等是不能走正中門道,只能走兩旁的掖門。


       


(三)重光門


        二重門內的院落較大,在院子中有一座門樓出現在中央的道路上,此門為三開間,前後有八個垂花柱格外醒目,而前後八座抱鼓石擁簇著四個黑漆大柱,樑木上面彩繪祥雲、金龍、花卉,在建築學上這類門稱為〝垂花門〞。明嘉靖年間朝廷為保衛孔廟而興建曲阜城,明世宗嘉靖皇帝恩賜孔府〝重光〞二字,希望孔府重新光大,孔府建此門,上懸〝恩賜重光〞匾,上貼金箔做成以資紀念。下圖為由二門內所見的重光門全景。


       


        重光門將前院與後院隔開,所以又稱為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宦人家是沒資格興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此殊榮,故而《論語.八佾》中有〝邦君樹塞門〞的句子。重光門的文化象徵意義遠大於其實用意義,孔府歷朝受封,宋代以來封為衍聖公,與邦君地位相等,所以孔府得以興建此門。該門平時緊閉,只有在迎接聖旨、帝王駕臨或其他重大喜慶、祭祀等活動時,才伴隨著禮樂徐徐開啟。下為由大堂回望重光門及其後的孔府二門。


       


(四)大堂


        繞過重光門,寬大的庭院給人一種開闊舒適的感覺,院裡是一座長方形的露台,露台後面坐北朝南的五開間建築,就是孔府官衙中最重要的辦公場所-大堂。其為明代建築,共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寬敞高大,長28.65、寬16.1211.5,內有黃色暖閣、虎皮大圈椅、紅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文房四寶等,兩側是儀仗,氣勢森嚴。堂正中上方高懸掛有清順治皇帝欽賜的〝統攝萬宗〞匾,表明孔府管理孔氏族人的權力得到中央政府的恩准。下為大堂的正面。


          


        孔府是曲阜重大地方政務的決策核心,更是孔氏家族內部事務的管理中心,進入孔府前面官衙部分的每一座建築都可以證實這一點。孔府的官衙部分是衍聖公迎接聖旨、會見官員、處理地方政務和宗族事務的場所,也是孔府所轄官員辦公的地方,依照所會見官員的級別與處理事務的重要性大小,衍聖公分別選擇不同的場所進行。官衙由南往北依次是大堂、二堂和三堂,建築的規模也越來越小,在大堂的東西兩側,還有相當於中央政府六部的六廳,官員隸屬於衍聖公,為孔府服務,所以孔府的官衙還具有政府的職能。孔府當初直接擁有的土地涉及到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五省,最多時達到百萬畝,其範圍之廣、數量之大是其他貴族所無法企及的。


        大堂也叫正廳,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裡面陳列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儀仗等。北面靠牆的那些紅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權的象徵,俗稱〝十八塊雲牌鑾架〞,歷代衍聖公持著這些牌子進京,可以暢行無阻。下圖大堂內的旋子彩繪,也是代表衍聖公的一種地位等級表徵。


         


     (五)二堂


        大堂後面就是二堂,二堂也稱後廳,是當年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為了履行孔府管理地方教育的職權,衍聖公受皇帝委託,還在二堂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替朝廷選拔禮、樂、童生。下為二堂的外觀。


       


        二堂規模比大堂略小,堂正中陳設的〝節並松筠〞匾為清康熙皇帝所賜,堂正中陳設物主要是以皇帝、皇太后所賜予的字畫為主,這些字畫孔府皆以刻碑記錄以示皇恩,如在滿清末年最具權勢的慈禧太后所賜的御筆〝壽〞字石碑,也陳列其中(如下圖)。二堂的兩側各有耳室,東為啟事廳,相當於今日的傳達室;西為伴官廳,是陪同衍聖公入朝述職和外出隨行官員的休息、辦公場所。


       


(六)三堂前庭院內之太湖石盆景


        二堂後面是三堂院子,規模不大卻佈局整齊嚴謹,莊重典雅、古色古香,富有濃郁的生活氣習,庭院之中兩顆衝天挺拔的蒼檜並列兩旁一出二堂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體量碩大的優美太湖石(如下圖一),六個精緻的石雕花盆內也各立一塊形態不同的太湖石(如下圖二)。


         


     


        太湖石產自江蘇太湖,是在湖水中的石灰岩,由於長期受波濤沖蝕,使石穿透成孔穴或未透而成孔洞,以形態奇異、柔曲圓潤、玲瓏多竅、皺紋縱橫、孔洞相通而聞名,其為中國歷代以來堆疊假山及製作樹石盆景的首選,其中用於〝孤賞石〞的素石,通常以具〝瘦、皺、漏、透〞為上品,此也為評石、賞石(品石)的要訣。而所謂瘦,是指其壁立當空,孤峙無倚;皺是指石的表面凹凸褶皺,有千奇百怪之狀;漏是指石上有孔眼(洞),四面玲瓏;透則是稱石之孔眼彼此互通,似有道路可行。若下次在機會去遊憩於中國古典園林時,見到各式湖石,可參考此賞石要訣,去領略古人遊園之趣!


(七)三堂


        三堂也稱退廳,可以說是孔府的會客廳,四品以下的官員和孔府近支族人到來,一般在這裡接見。三堂還是孔府撰寫奏則的地方,另外主要處理府內一般事務。


       


        堂內正中上方處懸掛一方匾額,上書〝六代含飴〞,藍底雕龍金邊,是乾隆皇帝所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來曲阜朝聖,此時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之妻黃氏已81歲高齡,而其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也出生,衍聖公已是六代同堂,乾隆看到孔府人丁興旺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好像食糖飴般甜美,遂賜此〝六代含飴〞匾。三堂內也有公案、虎皮椅,兩側還有陳列綠呢金頂轎和繡花轎,是當年孔府主人外出的交通工具。


        三堂前兩側有東、西廂房,東為冊房,掌管孔府的地契,這些冊籍是孔府檔案的主要內容;裡面又有司空,掌管孔府的總務和財務。西為書房,是孔府掌管文書、檔案、冊籍的地方。


        緩緩走過官衙部分的各個建築,認識它們所具有的政治功能,不難看出這座衍聖公府第,完全可以同封建時代的一方諸侯,可它又與一般的諸侯有別,他們不是邦君,但地位超過了邦君;他們不處理地方上的政務,但權力遠比這些要高。大堂內的儀仗述說著當年衍聖公的不可一世,透過各堂內的陳設乃至字畫,也看到了衍聖公府與上至皇帝、下至達官顯貴的密切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stide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