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抵達伊斯坦堡後,這裡是我第一個在市區內的參觀點,本來跟計程車司機講好是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不知為何他老大卻把我們戴到這裡來,既然事已至此就改變原先的景點安排吧!賽馬場在藍色清真寺旁,離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挺近的,它現名為蘇丹阿荷密廣場(Sultanahmet Square),最早是古羅馬時代的賽馬場,它是羅馬皇帝塞佛留於公元198年下另建造的,並在203年舉行建成後首次的賽馬活動,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現今伊斯坦堡)之後,擴建了賽馬場,成為長500公尺、寬117公尺,平面呈U字形,約可容納3~4萬名觀眾,現今環繞周圍的馬路就是昔日的跑道遺跡。到了拜占庭時代,除了賽馬之外,這裡也是各種活動、政治集結的場所;而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這裡變成了蘇丹及貴族們娛樂的賽馬場(At Meydani)。


        現在這裡變成觀光客和市民休憩的廣場,原本構成觀眾台的石塊則 成為 君士坦丁堡內其他重大建設的重要石材來源,藍色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也因為它正處於市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重要的紀念物也豎立於此,包括噴泉亭以及三座紀念碑。從藍色清真寺進入廣場,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噴泉亭-威廉二世紀念亭,這座涼亭是1898年日爾曼皇帝威廉二世拜訪伊斯坦堡時,為增進兩國情誼而特別送給蘇丹阿布杜爾.哈米特二世(Abdülhamid ),所以其又稱為德意志噴泉,於1895年完工。


     


        威廉二世紀念亭平面為八角形,它的柱子為黑色花崗岩,十分的珍貴;而亭內的穹頂則裝飾著金箔馬賽克,其內鑲嵌著威廉二世與蘇丹的家徽,顯得十分金碧輝煌。


     


        在廣場上的三座紀念碑各是拜占庭帝國的文治文功的隆盛表徵,最靠近泉亭的是〝君士坦丁紀念碑〞Column of Constantine,為君士坦丁七世於公元九世紀建造的,高32公尺,目前碑身上盡是剝落的石灰岩,但原先外表覆蓋了一層雕刻有農民、漁民圖像的青銅浮雕,但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碑身的青銅被劫掠一空,成了目前的這付光景。


       


        廣場中間的蛇柱(Column of the Serpent)半截在地下,這原是西元前479年希臘為了紀念普拉艾特之役戰勝波斯大軍,31座希臘城邦於德菲爾(Delphi)建造阿波羅神殿,並建此碑以茲紀念,爾 後被 君士坦丁大帝搬遷至此,這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時代紀念碑。碑高5,碑身上交纏盤據了3條大蛇,原先在紀念碑頂端鑲嵌有黃金石,目前收藏在考古博物館2樓伊斯坦堡歷史博物館內,而據推測碑身的青銅可能是取自波斯士兵的盾牌熔鑄而成的。


       


        另一頭的是埃及方尖碑,這方尖碑它原是西元前1550年埃及法老圖特摩西斯三世(Tutmosis )所打造的,後於西元390年拜占庭皇帝狄多西奧斯(Thedosius)從埃及尼羅河西岸的卡納克神殿將其搬來。


          


        據說碑身原高60公尺,但在運送途中不甚損壞,只留上半部約20公尺,圖中是雕刻於柱子上的古埃及象形文,還可見到法王名字的橢圓形框。


          


        大理石底座的浮雕刻劃著觀看賽馬的狄多西奧斯一世與其家人、近親臣子,以及立紀念碑的歷史淵源。


          


        圖中央的人物是狄多西奧斯一世,兩旁分別是皇子阿爾卡迪斯與荷諾留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stideyvon 的頭像
    aristideyvon

    alon的部落格

    aristide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