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法國旅遊時,抽空到了我嚮往已久的楓丹白露城堡,因前一天剛接受過歐洲宮殿之首~凡爾賽宮奢華貴氣的洗禮,讓我心中仍餘波盪漾,我很怕再被那一大堆珠光寶氣的裝潢給傷了眼睛,但沒想到逛完之後,我對這座城堡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若問我遊歷過歐洲不少的宮殿後哪座讓我最喜愛,我想楓丹白露堡仍是我心中的第一名。它雖也是皇家城堡,但卻沒有凡爾賽那種絢麗到不行的貴氣,它的華美是讓人感到不刺眼的,是不會讓人住的有壓力的,所以幾年後當我再度到法國自助旅行時,我又再度將它納入到我的行程中。而逛城堡的驚喜在於,你每次遊覽時都會有不同的發現,我2次來開放的路線有些許不同,我反而欣賞了之前沒走過的房間。


 


楓丹白露宮(Fontainebleau)就在巴黎市東南偏南55公里(34.5英里 )處,目前整個地區包含1座封建古堡主塔、6代國王修建的王府、5個不等形院落、4座具有4個時代特色的花園,規模宏大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楓丹白露」的名稱源自Fontaine Belle Eau,法文意喻為「美麗的泉水」,因為附近有一處泉水透徹的八角小泉而得名。它座落在占地廣達1.7萬公頃的森林之中,這裡風光優美、林木茂盛,原本是狩獵時用的私人寓所,12世紀法王路易六世(Louis VI1081~1137)下令在此修建城堡和宮殿,做為避暑的勝地,自此展開楓丹白露亮麗璀燦的一頁,不少歷代的國王不是把它拿來做為行宮、接待外賓,就是長期居住在此,也幾乎每個時期的王朝都對它進行修繕和擴建,因此重要的皇室文物或建築風格,都在這裡留下痕跡,具有可觀的藝術遺產價值。它也在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這座行宮主體由法國建築師完成主體建築,而內部的裝潢則是由義大利的藝術家構建完成,所以它結合了法義兩國的風格,而這種結合文藝復興和法國傳統藝術的兩種風格,在當時蔚為風潮,許多法國宮廷陸續仿傚,這樣的風格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稱的「楓丹白露派」。喜愛藝術文化的法王法蘭索瓦一世,他收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還有其他的雕塑、掛毯、寶石等,現已存放在羅浮宮和法國國家圖書館,使楓丹白露成了當時歐洲藝術家的聚集地。王宮內有許多的雕刻和油畫藝術結合自成一格,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時的所謂「楓丹白露派」。遊整個行宮內可以看到描述法國歷史的豪華長廊、有鑲嵌128個塞夫勒瓷盤的盤子長廊、還有仿大理石雕刻和仿淺浮雕灰色油畫相間的王后遊藝室等。而在裡面還有一個中國館,是由拿破侖三世時的歐仁妮王后主持建造的,裡面收集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時由北京圓明園劫掠而來的明清時期上千件文物珍品。


 


目前在橢圓庭園裡,可看到從12世紀開始留下來的城堡主塔,在那裡有菲利浦二世(Philippe Auguste1180~1223)、路易九世(Louis IX1215~1270)和菲利浦四世(Philippe 1285~1314)都使用過的古老國王房間。由於路易九世非常喜歡楓丹白露,因此稱此地為「靜闢之地」,並在1259年設立了聖三會修道救濟院(也就是後來的聖三會小教堂)。由於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楓丹白露進行大幅度的修建,讓這裡加入了許多義大利式風格的建築裝飾,他保留了中世紀的城堡古塔,建起金門、舞會廳等,同時還建造法蘭索瓦一世長廊,後來他的兒子亨利二世(Henri II1547~1559)也繼承了這個這個工作,將鹿廊與黛安娜長廊連成一體,並增加了一些建築。


 


到了在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時代,每年秋天9~11月的狩獵季節,朝廷便設立在楓丹白露,這項傳統一直延續到君主專制的末期。由於17世紀後,法國王室搬移至凡爾賽宮居住,楓丹白露光采漸漸黯淡,到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城堡的陳設家具甚至遭到變賣,整座宮殿宛如死城;直到拿破崙在1803年來到楓丹白露,才開始添置家具重新布置,將這裡打造成他最愛的行宮之一,只是沒想到楓丹白露也留下了他下台前的最後身影,1814年拿破崙在此宣布讓位。


 


白馬庭院(下圖)是城堡的主要入口,它曾是法王聖路易的一座修道院,1528年法蘭索瓦一世將其併入法蘭西國王城堡,正面的主要建築包括了用以取代原哥德式教堂的聖三會小教堂。而此庭院的命名是來自於原庭院內,曾矗立著一匹由古羅馬時代騎馬塑像澆鑄而成的石膏馬,1626年後這座石膏像便不知去向;這個庭院又稱告別庭院,因1814420日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前,在馬蹄鐵型樓梯下舉行了告別儀式,故以此來紀念此一事件。



上圖為榮譽柵欄門上裝飾著拿破崙的標誌~老鷹及英文字母〝N〞,這些老鷹徽章曾在1814年和1870年被拆下,直到1911年才又被重新安裝回去。


 



下圖帶有馬蹄鐵型樓梯的宮殿是建於1544~1565年間,其他建築物則一直不斷整修到十九世紀。


 



下圖為馬蹄鐵型樓梯的近景,現在所看到的樓梯是在1632~1634年建成,用以取代在十六世紀已經殘破的第一代舊樓梯。



在路易十五時因宮廷門客的住房非常匱乏,於在開始了白馬庭南翼的工程,既現今的路易十五側翼宮。大革命後,拿破崙於1803~1808年間,在路易側翼宮創辦了特種軍事學校。而到了拿破崙三世時,又於路易十五側翼宮內建造了新劇場,歐仁妮皇后則在大樓底層佈置了中國館,用以收藏1860年由北京圓明圓劫掠而來的大量中國文物珍品。下圖為路易十五側翼宮的全景。



下圖為路易十五側翼宮的馬薩式屋頂(又稱法式平頂),其為流行於十六世紀法國的一種特殊金屬裝飾屋頂,屬巴洛克時期的產物,一般用於宮殿及公共建築。其構造上基本是一種雙斜坡屋頂,其特點是屋頂很厚實,一般為雙坡形式,頂部基本有裝飾,屋面多鋪石板或金屬瓦片。屋面在閣樓的部份常開有牛眼窗或老虎窗,屋身多為古典裝飾語彙。



下圖為路易十五側翼宮入口處門楣裝飾,建築本身為磚石結構,在拱形石門楣內雕刻緞帶圍繞的徽章,兩旁並裝飾有花草圖樣。



下圖為拿破崙拆除白馬庭院西部房屋時,所新建的新翼樓。



下圖為翼樓的近景。



噴泉庭院位於鯉魚池前,其三面被建築所圍繞,風格統一的建築全部採用聖洛石料。太后側翼宮正面的窗戶和天窗排列整齊有序;美麗壁爐宮的雙壁柱及底層壁龕一直延伸到法蘭索瓦一世長廊。下圖為美麗壁爐宮,其建於1565~1570年,宮殿中央那兩座抖直的斜坡樓梯在當時非常新穎,其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直式樓梯汲取的靈感。



下圖為1528年開始興建的法蘭索瓦一世宮,其為連接歐法樂庭院的國王套房和白馬庭院的建築。它的底層是法蘭索瓦一世的洗浴套房,而二樓則是保留至今著名的法蘭索瓦一世長廊。



下圖為建於1558~1566年的太后宮,大樓拐角處完工於1750年,它的裝飾借鑑了凡爾賽宮的建築。而大樓底層是歐仁妮皇后的中國館,其內放置了當時的東方藝術珍品,它們多是1860年英法聯軍從中國圓明園搶劫而來的。



下二圖為位於大花壇建於1528年的金門及其近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stideyvon 的頭像
    aristideyvon

    alon的部落格

    aristide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